發(fā)布時間:2021-03-03 | 瀏覽次數(shù):1553
先說事情,近日跟同學做了一次心理咨詢。我是作為來訪者的,本文是一場咨詢下來心里的感觸。
情緒
當展露自己的情緒,沒有得到想要的回應時,我產(chǎn)生了憤怒。就像我付出了一些,袒露了我的感受,但卻沒有收獲,就像遇到了渣男。
我感覺到了憤怒和沮喪,我覺得我表現(xiàn)出了情緒,應該得到我想要的支持。但實際上,感同身受這個詞是偽命題,能做到真的很難。
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理解和接受到另一個人的情緒和感受,這是很私人的東西。展現(xiàn)了情緒,沒有得到回應,很容易引起憤怒。
就像我付出了真心,卻沒有得到對方的回音,或對方的回應沒有達到我心里的預期,這樣我就會說,遇到了渣男。
但實際上,問題出在自己身上,跟渣男沒有任何關系。但真正解決自己的問題,是一個艱難的過程,不是誰都愿意開始和經(jīng)歷的。
反過來,在生活中選擇一個人指責,是很簡單的。這樣就可以推卸問題,降低自己的內(nèi)疚感和自責。而我的憤怒和沮喪,很可能來自我的指責失敗。
我清楚的知道,我的情緒出現(xiàn)了問題,但這個問題不是因為對方。而我要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,避免讓自己受傷,這實際上給我?guī)砹藟毫Α?br />
關系的中心
關系是以咨詢師為中心,還是來訪者為中心?我在很久之前,看武志紅老師的心理課時,他說關系應該以來訪者為中心。
我當時不明白,這不是很自然的嗎?為什么需要特意強調?但在這次做來訪者的過程中,明顯感覺到,如果以咨詢關系以咨詢師為中心,來訪就會很不爽。
咨詢師是幫來訪解決問題的,但人都有自己的自戀,自戀會讓一個人把話題從別人身上拉到自己身上。目的是顯示我是好的,我比你強。
作為咨詢師,就需要克服自己的自戀。把注意力從自己轉移到來訪者上,關注對方的語言行動,它背后的需要,預期,情緒。
從這些判斷這個人現(xiàn)在處于哪種狀態(tài)?他和周圍人的關系的質量怎么樣?其實還有一個判斷標準,就是滿足和不爽。
人要尊重自己的感受,不管人看起來多么華麗美好,在一段關系里,多次的感受到不爽,就證明這段關系是有點勉強的。
反過來說,一段關系再不好,但是你能很多次的從中獲得滿足,然后很愉悅。那就證明很喜歡且需要這段關系。
愉悅和不爽,是一個非常好的尺度,用來度量關系質量。
想要與現(xiàn)實能給的
我想要一段穩(wěn)定長期高質量的親密關系。我想要獲得的是一缸水,現(xiàn)實給我的可能是一滴水。我該怎么應對其中的落差呢?
想要獲得的,往往比真實能獲得的高很多。斯多葛的哲學家告訴我,要往最好的方向努力,做最壞的打算。
凡事預期最糟糕的結果出現(xiàn),這會降低落差帶給我的傷害程度。
樂觀積極和悲觀消極,同時出現(xiàn)在同一個人身上。
有時我感覺自己心里住著一只野獸。白天的時候樂觀積極,有勇氣應對困難,努力行動,以期達成最好的結果,當然精力充沛的時間有限。
等到夜幕降臨,心里的那只野獸,就會出來撒野。消極悲觀厭世,好像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出現(xiàn)在我一個人身上,全世界都對不起我。
也可能是一天忙碌下來,耗盡了我所有的心力和精力。很累,各種負面情緒涌上心頭,心智可能失守,陷入崩潰。
不要輕易提建議
這真的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忠告,尤其在咨詢過程中,不適當?shù)慕ㄗh兩次足以把任何人勸退。
心理咨詢很貴,成本很高,花大價錢來看咨詢師,你卻提了兩個不靠譜的建議,尤其在沒有了解共情到對方的狀態(tài)和情緒的情況下。
這樣會引發(fā)對方的情緒,如果兩個人都有情緒,很可能沖突——崩了。
沒有走過我走過的路,沒有受過我受過的苦,就別勸我寬宏大度。當時的我,對建議就是這個態(tài)度。
這時候我明白了,為什么精神分析不允許給來訪提建議?第一,不能用刻板的評價否定一個人的鮮活性。人是鮮活多彩的,不能用一句評價,壓抑他其他的可能。
第二,沒有感同身受,所以本質上并不知道這個建議是否適合他。很多人找心理咨詢師,并不是為了獲得某個道理,獲得某種指點。
而是為了獲得幫助,真正的改善他的生活。而講一個道理,告訴一個方法,在其中能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。
第三,建議有時不是為了真正的幫助對方,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戀。看這個我知道,你不知道,我多厲害,你多學習。
有一種人很討厭,他說話不是為了照顧對方的情緒,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戀。
你可以試一下面目表情,發(fā)出嗒嗒噠嗒噠嗒噠嗒噠嗒噠噠的聲音。想象一下,有個人就這樣在你面前說話,什么感覺?
咨詢師真正應該做的,是挖掘他內(nèi)心的無意識,那些痛苦的部分。因為原因往往就是問題的解決方案。
當你看到了原因,看到了他內(nèi)在的情緒,就意味著問題的解決方案就在哪里,路徑很清晰。每個人都聽慣了道理,做咨詢師并不比來訪者高,需要放下自戀,看到來訪。
一個人提問的方式,隱藏著問題的形成,和這個人接下來會如何處理這個問題。那個要解決的問題,就像一只困獸,他無時無刻不在向外發(fā)出求救信號。
很多現(xiàn)代人其實都生活在自己構筑的牢籠中,他們因為害怕外界的傷害,或太在意別人的評價而選擇囚禁自己,不對外表露自己的感受,但其實他們的內(nèi)心無比渴望溝通和關愛。
這就是現(xiàn)代人越來越孤獨的原因。通過深度聆聽,就能捕捉到從這個牢籠中傳出的求救信號。
?2018惠州市安穎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:粵ICP備18052341號 技術支持:萬鴻信息技術 .